close

自拍 小琉球 三二行館 世博 薛嘯秋 

劉必榮教授:如何培養國際觀
當初就是看了劉必榮教授主持的公視解說國際新聞,
經劉老師精闢而詳細的解說,
而開始愛上了,研究國際觀係。
所以出國前花了近一年時間
作了全世界190個國家的國旗、政經與歷史分析的190個word檔。
所以我一直在準備一門覺得對台灣學生很有意義的英文的課程:?小朋友看地球
英文學了這麼久,同學會發現自己怎麼還是沒有什麼國際觀,
所以這是我一直希望努力方向,這樣才有辦法讓台灣的同學提升自己的眼界。
在此先推薦劉教授的新好書給同學們。
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——看世界的方法》
感謝劉老師的努力,帶動了台灣的學生努力向上提升。
衍生閱讀: 康老師心中的台灣盧安達飯店



劉必榮教授:如何培養國際觀原文出處:劉必榮教授部落格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BiRong/6059716#comment226521172今天在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的年會,應邀就「如何培養青年的國際觀」,做了五十分鐘的分享。大專生涯發展協會是個很棒的組織,現場看到許多同學是如此充滿喜悅,認真學習,愉快分享,讓我很感動,也對創辦人楊智為老師為年輕人奉獻的心力感到敬佩。怎麼培養國際觀,是許多年輕朋友經常問到的問題。我也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考。現就把演講的大綱寫下來,和有興趣的年輕朋友交換心得。培養國際觀,第一當然是「語言」。會講外語不等於有國際觀,可是要有國際觀,卻必須要懂外語。英文是一定要的,除了英文以外,你可以根據興趣選擇日文,德文,或西文、法文都可以。市面上學語言的書那麼多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懂了外語,才會對外國事物(以及事務)開始有興趣。這就是建立國際觀的第二步,「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」。讀外語的時候,除了語言,還要掌握那個國家的風土人情。現在台灣翻譯的小說那麼多,可以選擇不同的小說來看:比如《追風箏的孩子》(可以瞭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文化與種族衝突)、《一個德國人的故事》(瞭解二戰之前德國年輕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)、《歷史學家》(瞭解東歐與鄂圖曼土耳其的一些歷史,當然,還有主角吸血鬼)、《好兵帥克》(捷克版的阿Q正傳)都很棒。電影方面,「總統的理髮師」(瞭解韓國的威權時代),「盧安達飯店」(瞭解非洲的種族衝突),「中央車站」(巴西以及第三世界的生活)等,也都很值得看。透過這些關切與瞭解,我們開始瞭解人家不同的文化與思維,以及當地的酸甜苦辣。跟這相關的就是第三點,要有「國際文化的敏感度」。這比對人家的事物有興趣又進了一層。哪些國家有哪些禁忌?哪些話在哪些國家不要說?比如,妥協這個字,compromise,在中東就是不好的字眼。在中東如果談判,說相互妥協一下吧,對方會生氣(男子漢怎麼能輕易妥協?)所以最好是說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方案(Lets work out a solution)。第四是「對國際局勢的瞭解」。這就是由「事物」進到「事務」了。這必須要看一些書,瞭解一些國際上的恩怨情愁。比如,如果你不知道曾經有過韓戰,就很難瞭解朝鮮半島的情勢。另外還要知道國際政治的基本格局,比如十九世紀以來海權跟陸權的競爭,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歷史,西方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,以及巴爾幹的火藥庫。這些都是「基礎建設」,瞭解了以後,往後的國際事件就比較容易瞭解。看報紙是瞭解國際事件的最快方式。所以一開始我們才會說要先加強語言。可是報紙不能看偏,最好相關各國的報紙交叉看,這樣才不會有偏見。現在網站方便,有些很棒的網站是不要錢的,比如紐約時報(www.nytimes.com),華盛頓郵報(www.washingtonpost.com),BBC (www.bbc.co.uk)。若能養成每天看看這些報紙的習慣,加強英文,也加強了國際事務的瞭解。第五是「緊密的連結概念」。國際事務多是環環相扣的,所以現在人們愈來愈傾向於用「全球化」(globalization)而非「國際化」(internationalization)。因為全球化比國際化有更寬廣的關照面。這讓我想到日本人夢枕貘的小說《沙門空海入唐》。他寫的是日本和尚空海,隨遣唐使到長安的故事。你可以在小說中看到全球化的場景:中國人,日本人,胡人,有神仙有鬼怪。很壯闊的全球化景象歷歷在目。這就是我講的,要拉高視,觀看全貌。還有就是要學著用網路「超連結」的概念,去建構相關的知識體系。比如越南種咖啡,因而成為主要的咖啡出口國。越南種的是哪一種咖啡豆?咖啡的烘焙技術改進,對越南咖啡的銷路有沒有什麼幫助?星巴克咖啡用的是哪一種豆子?國際咖啡的價格與越南經濟改革,有什麼相互關係?從你手上一杯香醇的咖啡,可以連到東南亞的局勢與國際經濟情勢,這就是超連結。可是一個人絕對沒那麼多時間做這麼多連結,所以一定要小組學習,大家一起來,共同建構自己的知識庫。最後第六點,就是時時為台灣,「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」。把地平線拉遠,看看我們的經濟,我們的競爭力,在國際上是排什麼位子。或者我們國家的政治情勢,在國際上找不找得到「對照組」。有的話,該怎麼比?這其實是一種學習的習慣,大家可以試著慢慢養成。先做小組學習,然後跟老師一起研究,這樣才能提昇自己。久而久之,會發現自己已逐漸與眾不同。讓我們一起努力。
「建立國際觀」這個話題,好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新聞中出現一下。但是到底什麼是國際觀?分不清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、伊朗和伊拉克,是不是就沒有國際觀?台灣人需要怎樣的國際觀?台灣人該怎樣建立國際觀?這些問題似乎還沒有人提出進一步的討論和解答。為什麼要有國際觀?國際觀,簡而言之,就是對國際情勢有敏感度,也就是對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感興趣,並且有能力了解。但是問題來了,當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們沉痛呼籲台灣人應該要有國際觀時,我想許多人心裡可能會有一個聲音:沒有國際觀又不會真的怎麼樣,我以後又不選總統,也沒有立志去跨國企業上班,就算沒有國際觀,日子還是照樣過,不是嗎?的確,如果我們不能體認到,了解台灣以外的世界,對我們有多重要,那麼每天報紙雜誌踢爆的名人八卦,或是電視談話性節目的口水大戰,已足夠用來打發時間了。可是,我們不能不體認到,我們是個有生存危機的小國。如果台灣是一個資源和物產豐富,石油和糧食都不缺的國家,經濟力量強大到沒有人敢來惹我們,那是最理想不過的了。然而事實正好相反。台灣本身所擁有的資源相對貧瘠,雖然經濟表現不錯,卻高度仰賴出口。換句話說,台灣並沒有遺世獨立的條件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長久以來一直面臨著國家主權上的威脅,對岸的共產政權,沒有一天不想將台灣納入其國土。中國大陸的崛起,讓亞洲諸鄰國無不戒慎因應,台灣怎能天真地以為可以共享崛起的成果,而不必付出代價?或許由於「中華民國」曾經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,目前仍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,而且還是全球筆記電腦超過80%占有率的「製造大國」,我們並不覺得自己小,我們自認為是「泱泱大國」的國民。但是從台灣的外交現況、人民對國際事務的關心和參與,都在在顯示其實我們是小國:……小國就算積極參與國際組織,她所關心的事務還是相當侷限,多半還是限於區域內的事務。對於全球性的事務,她就算有心,也是無力,所以慢慢地格局就小了。這只要看我們自己媒體上有多少國際新聞,以及國際新聞報導裡出現過的國家名字有多少,就可以得到證明。……(摘自本書第七章)小國該有的危機意識本書作者劉必榮教授提醒我們,其實小國應該比大國更加關注國際情勢的變化,要懂得善用自己的地理優勢、資源優勢,或是國際情勢,以左右逢源或拉攏大國的方式,來確保自己的安全和利益。只不過,小國的行為往往不是這樣。無論是無力關注,還是無心關注,我們對發生在這座島嶼之外的事情沒什麼感覺,我們對國際事務沒什麼看法,我們對國際之間的外交、經濟、宣傳,甚至軍事等「遊戲規則」沒什麼概念。常常有人將國際情勢比喻成一盤棋。不懂遊戲規則的國家,不可能贏;只關注自己手上有什麼棋,而不去看對手握有哪些籌碼,也不可能贏;認為自己既然沒有贏的希望而乾脆放棄,那更注定要輸了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出版,就顯得相當有意義。劉必榮教授說,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動念想寫一本「讓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國際關係書」,因為他發現許多人其實很想了解國際情勢,只是苦無方法。如今,劉教授終於整理出一般人看得懂的「看世界的方法」,讓有興趣的讀者能更容易進入狀況。格局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作者透過三個面向,教我們看世界的方法。首先為我們畫出國際政治的大架構,例如中國崛起的總體趨勢、美國與俄羅斯的競合,以及中、日、韓三國的舊恨新仇等等。接下來,再從石油、糧食、災難和衝突,這幾項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政經議題,來看國際關係的動態。國家之間的互動,往往遵循著某些「遊戲規則」,因此第三部分就以外交、經濟、軍事和宣傳這四種重要的工具,來解讀各國的各種「行為」。讀完這本書,我個人感到最大的好處是,國際新聞突然如撥雲見日般清晰了起來。點閱網路上的國際新聞,也變成一種享受,因為都能看得懂了!這不就是知識能給人的最大樂趣嗎?以下這些問題,都是近來國際新聞的熱門、也是重要的議題,如果它們有引起你的好奇和疑問,請翻開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,就能找到相關的討論。◎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,鄰國在抗議什麼?◎中國崛起,亞洲各國是喜是憂?◎漢城更名為首爾,韓國想跟中國歷史劃清界線?◎蘇聯解體後,俄羅斯為什麼還是大國?◎原屬蘇聯的中亞小國,何以還能牽動國際局勢?◎油價飆升,全球要看哪些國家的臉色?◎印度想當大國,該向美國還是中國靠攏?◎伊朗試射飛彈,是假動作還是真挑釁?◎種族屠殺遭譴責,蘇丹何以不怕經濟制裁?◎北極,國際爭逐的新戰場?◎颶風、洪水,天災重創帶來哪些後遺症?我個人相信,再怎麼小的國家,也應該把自己看得夠大!但是與此同時,也不該忽略國際政治的現實面——我們無法改變全球政經環境驟變的事實,我們無法改變產業景氣快速消長的事實,我們無法逆轉國際情勢變遷的趨勢,但是我們現在,現在就可以為明天的自己、明天的台灣做些準備,而國際觀的建立,就是「知己知彼」的基本功,在無國界的未來,是我們重要的後盾。本書提供一條快速理解世界的道路,讓我們的格局提升,順利與世界接軌! 〔關於本書〕
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——看世界的方法》 劉必榮著/定價360元/會員價288元
★國際觀,決定你的世界有多大!看世界的方法,是21世紀人才必修的通識學分中國崛起、油價飆漲、地震颶風天災頻傳、中東情勢緊張……這一切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?當國界的藩籬一一卸下,台灣以外的世界,將左右我們的未來。想看清這個趨勢,你需要一套看世界的方法。劉必榮教授累積多年對國際情勢的觀察,讓你學會用專家的眼光看世界!
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依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